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多方研讨会成功举办

12D01

8月23日上午,由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下文简称“清华SDG研究院”)主办的“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多方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

清华公管学院院长、清华SDG研究院联席院长薛澜主持本次会议开幕式,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清华SDG研究院联席院长吴红波致开幕辞。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黄昳扬,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国家统计局统计设计管理司指标体系研究设计处处长巴运红,发改委发展规划司综合处处长相伟,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处长周海林,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陈国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蒋希蘅,国研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中心项目副主任许憬秋,外交部国际经济司三等秘书庄友谊;清华公管副院长、清华SDG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清华公管副院长杨永恒,清华公管学院潘洁教授、周绍杰副教授、高宇宁副教授、朱俊明副教授等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9877

薛澜主持开幕式

7D8A

吴红波致开幕辞

薛澜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并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概述会议背景并强调国内各部门及研究机构合力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重要性。吴红波教授致开幕辞,表示本次会议目的在于搭建政府与高校、智库研究机构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并希望通过优化沟通机制得以未来更好地“讲中国故事”。同时,他强调,加强国内政府部门的协调,将SDGs更好地与本国政策结合,通过先进技术和教育等手段提升公众对SDGs的认知并推进其落实,严格把控数据的标准、来源及算法以提升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准度,同时加强对SDGs落实过程的跟踪及审议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1CE10

嘉宾发言

黄昳扬副司长首先介绍了国内SDGs工作管总部门——外交部国际经济司的工作职责、部门框架、未来工作计划。他表示SDGs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内涵高度一致,中国近年来在脱贫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目前所面临的挑战,不仅可以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在落实SDGs上的能力与决心,同时也可为其它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实现全球共同发展。

朱旭峰教授简要介绍了清华SDG研究院成立背景与发展情况、清华-日内瓦合作与SDG双学位项目、研究院学术研究与科研成果以及交流与活动。

巴运红处长提到国家统计局高度重视SDGs,在局内专门成立指导工作小组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与联合国建立信托基金,开办国际会议、开展国际培训等活动。此外,她也指出了数据缺口大是当前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希望在未来明确数据的收集、审核和报送的机制,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的本土化研究。

相伟处长简要介绍了发改委发展规划司未来工作规划并从国内发展的角度分析SDGs指标间差异,他指出发展规划司在设立指标体系时会与国际知名指标体系相对比,在随后的十四五规划的指标体系设计上,将积极参考SDGs指标,使之可比较、可选择。

周海林处长介绍了《中国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绿色技术银行、以及科技部近期所开展的SDGs相关工作,他指出:未来应重点提出具有针对性、实操性、可复制性的解决方案和技术路线。

王辉耀理事长从国际移民和国内人口流动两个方面分析移民问题和SDGs的贫困与饥饿、养老、健康与教育等诸多方面问题的联系。此外,他强调未来需从政策层面保障和促进国际与国内人口流动,从而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陈国堂副秘书长立足于儿童发展方面介绍了国研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所开展的中国寄宿学生营养项目、阳光校餐平台项目等扶贫项目的实施方案及成果,并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扶贫经验的国际推广。

陈迎副主任简要介绍了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从早期致力于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公平领域的学术研究,发展为目前拥有涵盖SDGs多个领域的学术成果,同时表示希望联合各机构,在气候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等领域加强合作。

蒋希蘅副主任简述国研中心国际知识中心的工作机制——配合外交部编写SDGs国别进展报告、与国际合作伙伴展开紧密合作,在减贫、儿童发展及“一带一路”相关工作领域更好地传播中国的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11B32

研讨会现场

吴红波教授在总结中重申未来要把分享中国经验与国际理念相结合。此外,他希望清华SDG研究院能作为国内SDGs研究领域的带头人,学习政府部门开展的部门联合协调机制,早日建立智库与研究部门的联动机制。黄昳扬副司长在总结中也提到本次会议清华SDG研究院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与机会,希望未来不仅要加强政府与高校、智库间的联系,而且在发展问题上也要关注并顺应未来国际形势的走向,共促SDGs在中国的落实。

本次多方研讨会与会专家们的分享与讨论为未来政府与高校、智库研究机构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交流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