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GAB师生对话暨“Meet SDGs”高端讲坛第十期——对话诺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成功举办

2025年3月20日下午,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管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清华SDG研究院)承办的“GAB师生对话暨‘Meet SDGs’高端讲坛第十期——对话诺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公管学院一层报告厅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名誉教授、公管学院全球学术顾问委员、清华SDG研究院国际顾问委员Joseph E. Stiglitz(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主讲,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SDG研究院院长薛澜致辞,清华公管学院院长、教授,清华SDG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主持,美国联博资产管理公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纪沫、斯蒂格利茨教授执行助理Caroline Feehan,以及公管学院教授崔之元、公管学院副院长钟玮副教授、张鹏龙副教授等来自院内外百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薛澜致开幕词

在开幕致辞中,薛澜高度赞扬斯蒂格利茨教授在全球经济治理、社会公平及可持续发展领域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斯蒂格利茨教授与清华大学及公管学院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他不仅在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并在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及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期间,成功将经济理论与政策实践紧密结合,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公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薛澜强调,斯蒂格利茨教授长期积极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尤其在推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中国政府和经济学界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此外,斯蒂格利茨教授通过学术交流与政策咨询,持续助力公管学院的国际化建设及全球公共政策领域的深入研究。

斯蒂格利茨教授作主旨演讲

随后,斯蒂格利茨教授发表题为《产业政策的复苏与新保护主义》的主题演讲,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所面临的多重挑战。他首先回顾了二战后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体系,并指出该体系正面临深刻转型。过去倡导的自由贸易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全球范围内遭遇诸多挑战,未能有效解决国家间以及国内社会的不平等问题。面对新冠疫情、气候变化与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危机,各国逐渐回归产业政策,以保障经济安全和技术主权。

在谈论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缺陷时,他指出,在过去数十年间,发达国家凭借贸易规则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施加限制,从而形成了类似“新殖民主义”的不平等格局。随着新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经济分裂的风险进一步加剧。各国通过设立贸易壁垒和实施出口管制来保护本国产业和技术。他强调,若这种趋势若缺乏有效的国际协调机制,将对全球经济增长与共同繁荣造成严重阻碍。

同时,他认为产业政策的回归并非仅限于传统制造业领域,而是涵盖创新研发、绿色转型以及提升经济韧性等多个维度。鉴于全球经济转型的复杂性,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应重新评估全球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推动技术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和共享。他呼吁,国际社会构建更加公平且包容的国际贸易治理新框架,以实现效率与公平、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有效平衡。

最后,他强调,全球经济治理的未来有赖于各国政府、高校与国际组织之间的深度协作。其中,高校作为经济治理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关键平台,不仅承担着推动学术进度的重要职责,还肩负着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及国际领导力的下一代人才的使命。他希望,未来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迈向更加公平、可持续与包容的新时代。

薛澜为斯蒂格利茨教授颁发聘书

2018年,斯蒂格利茨教授接受了清华SDG研究院邀请,担任机构国际顾问委员。在本次活动中,薛澜代表清华SDG研究院,向斯蒂格利茨教授正式颁发国际顾问委员聘书。双方携手继续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工作。

朱旭峰主持活动

崔之元(一排左上),张鹏龙(一排右上)等与会师生问答环节

随后,斯蒂格利茨教授与崔之元、张鹏龙等在场师生开展了精彩的学术交流。本环节围绕产业政策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差异及成因、绿色贸易协定、技术共享、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及其政策干预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互动,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