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9日,在第77届联合国大会召开之际,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和Siemens Gamesa联合主办的气候解决方案全球创新大赛(Universities for SDG13 Award)全球决赛圆满落幕。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南非、巴西的五支决赛队伍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中国赛区主办方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推选的Byte Rainforest团队斩获全球大奖,并将获得10000美元奖金用于项目开发和落地。
杰弗里·萨克斯、玛丽亚·科尔特斯·普赫、玛丽亚·科蒂纳
SDSN主席、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际学术委员会主席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SDSN副主席玛丽亚·科尔特斯·普赫(María Cortés Puch),Siemens Gamesa 社会承诺部全球主管玛丽亚·科蒂纳(María Cortina)出席了19日的活动并宣读了大赛结果。他们希望通过大赛让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应对气候问题的行列。
“气候解决方案全球创新大赛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项目,它提供了一个极其创新的方式来应对未来的挑战。如今,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全球各地发生的灾难性气候事件。我们花了很久才正视气候问题,现在我们意识到,我们需要大规模的全球性解决方案,最迟在本世纪中叶让世界能源系统脱碳。这个挑战规模巨大的、前所未有......气候解决方案全球创新大赛确保了创新的过程能够以充满活力的方式,与未来的工程师和下一代领导者们一起走向未来。感谢大赛让来自世界各地高校的学生们在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创造出应对气候挑战的实际方案。”
——杰弗里·萨克斯
“虽然大学生们缺乏技术领域的职业经验,但我们希望激励更多年轻人追随参赛学生的脚步,像他们一样通过自己的天赋以及团队合作,用富有创造性和巨大潜力的解决方案带给我们惊喜。”
——玛丽亚·科蒂纳
Byte Rainforest 团队发表获奖感言
Byte Rainforest团队的项目通过基于区块链的数字MRV系统,将碳通量转换为碳信用,把热带雨林的碳汇能力货币化。他们的解决方案为热带雨林保护工作创造了激励机制,并呼吁各国社会重视热带雨林资源保护和相关人员的社会保障。
气候解决方案全球创新大赛
Universities for SDG13 Award – 气候解决方案全球创新大赛由SDSN与Siemens Gamesa共同发起,在中国、美国、德国、南非、巴西5个国家的5所高校同时举行。高校的创新环境让学生们有机会以合作或竞争的方式展示他们的才识和技能,让利益相关方了解减碳在技术、法律、社会学层面的意义。
清华SDG研究院作为SDSN的中国枢纽,主办了本次大赛中国赛区的比赛,引领中国大学生积极投身SDG 13气候行动,为全球气候问题提出更多可实践的创新解决方案。中国赛区比赛于1月面向全国在校生招募,共25支团队、114名学生报名参赛。经过两轮严格评审和专业指导,11支团队入围4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赛区决赛。
中国赛区决赛现场合影
中国赛区决赛中获得优胜奖的3支学生团队在清华SDG研究院和Siemens Gamesa导师的指导和支持下,于7月6日参加了全球半决赛。全球半决赛中,每个赛区评选出最佳团队并于9月展开最终的较量。从中国赛区初审、复审、决赛,到全球半决赛和决赛,中国的青年学生们共经历了5轮评选和4轮培育。
学生们在大赛中充分展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体现了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危机的意志和决心。大赛给青年学生们提供了学习、交流、发声的平台和专业的指导,让他们以更专业的视角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地球的未来将由年轻一代塑造。当代青年在应对气候变化事业中的积极参与,是全人类成功在未来应对危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世界需要全球青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引领未来的发展。
五个赛区共有14支团队进入全球半决赛。半决赛的角逐后,最终入选全球决赛的5支团队项目题目如下:
中国清华大学赛区:Byte Rainforest: A new pathway to realize the intangible value of tropical rainforest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赛区:Design of a novel solar-powered non-thermal plasma technology for water treatment in rural communities
德国哥廷根大学赛区:Waste Gas to Fuel - Sustainable biofuels with bacteria
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赛区:Use of wind potential as a driver for socio-economic leverage in underdeveloped locations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赛区: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ind Turbine Bla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