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全球气候合作与治理对话”暨零碳智库系列论坛第四期成功举办

2023年10月19日,由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清华SDG研究院)与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联合主办,卡内基气候治理倡议(C2G)支持的 “零碳智库系列论坛第四期——全球气候合作与治理对话” 线上成功举办。

清华SDG研究院院长、CIDEG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作开幕致辞,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副主席Thelma Krug作引导性发言,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作主旨发言。德国联邦环境局(UBA)局长Dirk Messner,塞内加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部长内阁主任 Cheikh Ndiaye Sylla,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总司司长 Jo Tyndall,瑞士环境大使、瑞士联邦环境办公室国际事务负责人Felix Wertli,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陈迎,卡内基气候治理倡议执行主任Janos Pasztor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和学者共同出席,就太阳辐射干预(SRM)技术、全球气候合作与治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清华SDG研究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朱旭峰主持本次论坛。

会上,薛澜代表两位主办方欢迎各位专家及学者出席本次论坛。他提到,今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期间,世界各国领导人全面对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状况进行审查,并发现在气候灾害、冲突、经济衰退和新冠疫情等多因素持续影响的叠加作用下,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进程几十年来首次出现倒退,这也使得达成《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难度加大。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了两项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并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 目标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对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他强调,极端气候事件对于不同国家、不同部门造成的影响存在差异,但面对气候危机全球性议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各国需继续坚持多边合作,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合作,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注入强大动力。

5BB63

薛澜致辞

其后,Thelma Krug以“管理气候过冲风险:太阳辐射干预的潜在作用”为题作引导性发言。她解释说,太阳辐射干预(SRM)技术通过改变地球气候系统的辐射平衡使地球降温,但SRM并不是气候变化的最根本减缓方案,因为它没有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即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根本原因(碳排放)。模拟研究一致表明,SRM有可能抵消温室气体增加对全球及区域气候的某些影响,但气候对太阳辐射干预的反应是不确定的,在不同的气候模式中其结果也各不相同。

她强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SRM技术充其量只是全球实现持续净零或净负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一个补充。部署SRM技术的风险可能会产生区域性及全球性影响,大家都应该了解其影响并做出明智的决定。中国可能是目前唯一与其他发达国家一起从事这项研究并投入大量资金的发展中国家,对此各国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沟通合作。

8B623

Thelma Krug作引导性发言

黄晶在随后的主旨发言中指出,在不可能完全放弃化石能源的条件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必要技术手段,是支撑碳中和的托底保障。综合多家研究机构测算,2060年CCUS减排贡献为5~29亿 tCO2。他介绍,中国重视CCUS技术发展,持续资助CCUS相关研究,促进技术发展,并将开展CCUS重大项目示范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虽然中国CCUS取得显著进展,但大部分技术处于工业示范阶段。当前CCUS技术需求紧迫、市场机制缺失、政策激励不足,未来需要强化研发、降低成本、刺激需求,促进技术、市场、政策三大要素深度融合,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

另外,面对SRM技术的未来发展,我们也需要继续加强SRM技术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公众科普工作以及国际科技合作。

88BC0

黄晶作主旨发言

265D4

专家讨论环节

在专家讨论环节中,各位专家就SRM技术研究、治理差距与风险挑战,以及国际合作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本环节由卡内基气候治理倡议执行主任Janos Pasztor主持。

Janos Pasztor谈到,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我们需变革性的大幅减排来减轻当前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和全球暖化挑战。当前通过平流层气溶胶注入干预太阳辐射的技术受到诸多关注,但对该技术是否应该投入使用,以及相关治理风险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讨论。

7EB2A

Janos Pasztor主持专家讨论环节

Jo Tyndall关注SRM技术相关的治理缺失与跨国界问题,有必要开展更多的研究以了解相关风险。她认为跨领域研究是很好的起始点,我们需要把透明度、公正、广泛的参与度作为减少路径依赖风险的核心。她认为,SRM在国际合作上可能面临地缘政治、部署风险等挑战。我们必须在国家、政策团体和研究机构之间架起桥梁,分享在SRM技术方面不同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成果,同时提高公众对SRM的认知度,充分了解SRM的相关风险与机遇。

7E7A2

Jo Tyndall发言

Dirk Messner 认为,由于SRM技术相关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有限,目前对其相关影响问题无法做出回答。局部实验不能帮助我们理解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其不确定性、以及目前在相关技术管理方面知识有限性的问题。SRM并不能解决气候变化的最根本问题,使用SRM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未知的,甚至存在哪些未知数也有待研究。同时,他警惕预防使用SRM可能导致的地缘政治及不同相关方的利益冲突问题。

98231

Dirk Messner发言

Cheikh Ndiaye Sylla对SRM技术使用的前景感到担忧,他认为该技术一旦投入使用,则可能出现在其他方面对减排责任的松懈,继而影响碳减排的力度,并对地球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他建议未来使用SRM需要更加透明,非洲国家需要参与决策的过程。由于SRM相关知识缺失及应用技术带来的极大不确定性,目前不提倡使用这样的技术,未来是否使用则需要继续广泛讨论,让更多国家参与研究,使民众和社会对SRM技术有更深入的认知。

9481C

Cheikh Ndiaye Sylla发言

Felix Wertli 同样表示,SRM技术不应该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选择,这同样适用于CCUS,应该作为的重要辅助工具应用。其应用不应当助长延长对化石燃料使用的依赖。我们是否掌握足够的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安全性、该技术治理框架及国际共识的达成、定期信息更新、现行研究情况与信息公开,全球发达/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能否获取相关信息等,这些都是未来需要考虑的难题。

4DC0D

Felix Wertli发言

陈迎则认为,虽然SRM技术具有高风险及高不确定性,但我们不能一味指责它的风险,因为无论是否使用SRM技术,气候治理都存在相应风险。当前SRM技术的全球治理方面处于空白,没有相应国际法对SRM技术进行管理。在国际治理制度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各国通过国内政策和立法加强自律是一个可行途径。

她提到,中国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纳入道德伦理考量,加强科技伦理治理。2023年10月科技部等十部门共同印发《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开展对科技活动的科技伦理检查工作,将在生命健康、生态环境、公共秩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带来伦理风险挑战的科技活动纳入伦理审查机制。她指出这项审查机制尤其适用于SRM这类存在伦理风险和争议的科技活动。

62C33

陈迎发言

298C5

全体嘉宾合影

BB528

朱旭峰主持本次论坛

本活动是清华SDG研究院与卡内基气候治理倡议携手的系列学术会议中的最后一期,在嘉宾活跃讨论的同时,有超过8500名观众同步在线观看,与会嘉宾也就观众提问与大家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