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首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国际合作与治理”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享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见解,交流国际治理智慧,提出未来人工智能治理研究议题。论坛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作为论坛国际支持机构。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清华SDG研究院)多名代表出席本次论坛。
![66513](/__local/E/70/A0/E369B4999A4C71BF9ADE392CFE8_22115212_66513.png)
参会嘉宾
本次论坛由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原主席王钦敏致开幕词,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致欢迎词,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法布里奇奥霍奇尔德、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发表视频致辞,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王小龙、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朱秀梅发表主旨演讲。清华大学副校长、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管委会主任、清华SDG研究院理事长杨斌主持开幕式。
![E975](/__local/1/0D/5A/87EB435388CBB7E436E0E9A334D_D9FDF89C_E975.jpg)
薛澜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在开幕式后的主论坛“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实现弹性未来”中,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院长、清华SDG研究院联席院长薛澜教授发表主旨演讲。在谈及人工智能治理的核心的要素时,他认为基本价值观、治理体系、参与者、治理对象、效果评价等几方面都非常重要。他提出,很多治理的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本身来解决,目前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太快,而治理准则作为一种社会体系,其发展有其程序,又是缓慢的,因此我们需要“敏捷治理”。谈及国际合作时,他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学习已有的国际机制,未来不断加强AI领域的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在合作过程中找到各方的共同点,并不断探讨、沟通,一同寻找人工智能共同的准则和规则,引导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为人类造福。”
![11BBE](/__local/4/B4/F4/4FF36FF26B186A3E6304F8A7227_FB268DC1_11BBE.jpg)
【二排中】朱旭峰教授出席分论坛环节
随后,在“人工智能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分论坛”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清华SDG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教授出席,并就“人工智能为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潜在益处和挑战,政策制定与人工智能的包容性、数字鸿沟”等议题与现场参会嘉宾共同探讨。他谈到,“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我们不能只考虑人工智能与单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我们要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待和使用人工智能,从而应对整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挑战。”
![F3F6](/__local/5/1F/5A/A18604D321BBA3484A7F4831839_65893263_F3F6.jpg)
会议现场
首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为期两天,另设有五场分论坛,涉及人工智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作用、人工智能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与国际安全、人工智能治理国际合作、人工智能与数据安全等主题。来自国际组织、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媒体等领域60多家机构的70位嘉宾应邀出席会议,共同探讨。另有超过200位嘉宾应邀在线听会并参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