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吴红波: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可持续发展

2018年5月24日,经中组部、外交部批准,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正式受聘为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席院长。聘任仪式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杨斌教授为其颁发聘书。随后,吴红波发表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


全文如下——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受到广泛重视和支持

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同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通过决议,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并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

同年11月2日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会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写入了“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

今年3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中国提出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的决议,呼吁各国共同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要坚持多边主义,加强人权领域对话与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图片来源:新华网

大家知道,一国提出的理念或叫公共产品,能为国际社会认同,是很不容易的。一国提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理念,并在很短时间内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认可和支持,则是更少。

那么,为什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如此迅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呢?我们有必要看看当前的国际形势和背景。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恰逢其时

目前,国际形势正在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以下四大趋势值得注意:

1. 国际多边机制受到冲击。

二次大战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政治机制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现行多边机制还存在不足,需要调整和完善,但抛弃多边机制,搞单边主义是极其错误和有害的。特朗普总统上台后,擎起“美国优先”大旗,大幅削减联合国维和经费,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让人瞠目结舌。这不仅使美国盟友大惑不解,也给国际治理机制造了困难和混乱。

2. 经济全球化遭受重挫。

在过去40年里,经济全球化使国际贸易量剧增,促进了全球财富的积累,但也扩大了贫富差距,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没有真正受益。全球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以人们的意志而存废,也不能因其不足而完全否定。美国置国际贸易规则与不顾,单方面挑起贸易战,损人不利已,完全是“输打赢要”的市井小贩逻辑。美国政策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国际贸易体系,推动了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更助推了民粹思潮。

3. 发展中国家正在改变着世界格局。

近年来,国际治理架构的平衡发生了明显变化。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平均经济增长为4.1%,高于发达国1.6%;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已超过发达国家,并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80%。中国改革开放的规模和成果超过历史同时期的任何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正在改变着全球治理体系。某些人可能感到不舒服,但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

4. 当代资本主义陷入方向危机。

以 “新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华盛顿共识”未给深陷经济困境的国家带来“福音”。“第三次民主浪潮”没有带来所期待“民主富裕”。以“人权”为由的干涉内政,造成的是更加悲惨的人道灾难。“阿拉伯之春”带来的是灾难。反对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越反越恐、越打越乱。西方国家国内社会矛盾积累已达临界点。政治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排外主义、反经济全球化、反精英主义、民粹主义等正在困扰着西方国家,世界发生了什么?世界向何处去?西方发达国家和学者对此十分迷茫。

A088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当前国际局势,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国家间恶性争利、相互倾扎、甚至兵戎相见,造成灾难性后果。

另一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展全球性协作,争取合作共赢的未来。

习近平主席说,“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在中国在世界发展的重要关头,抓住历史机遇,为世界提供的正确选择,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可持续发展佐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行性

2000年联合国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经共同努力,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减少5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52%,孕产妇死亡率下降45%,取得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人类仍面临严峻的挑战。1987年世界人口50亿,1999年60亿,2011年已达70亿。平均每10年左右全球人口增加10亿人,到2050年可能达90亿人。世界银行统计,按照我们上个世纪方式消耗能源和资源,本世纪100年,我们至少需要3-4个地球才能满足发展需求。这显然是承载不了。

839D

图片来源:联合国官网

2015年联合国又就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达成协议。在国际上达成一项协议并非易事,要193个成员国就未来15年的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目标达成协议,就更是难上加难。为什么成功了呢?因为,不论穷国、富国、大国、小国有一个共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大家命运相联,为了我们和子孙后代,必须在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各国可以超越一切分歧达成共同共识的国际基础,这也佐证了中国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世界各国领导人此前从未承诺为如此广泛和普遍的政策议程共同采取行动和做出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前所未有的新理念。不论是可持续发展议程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可以在寻求共同点、搁置分歧点、在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基础推动落实。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契合之处

习主席说:“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成为全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议程声明:“本议程是为人类、地球与繁荣制订的行动计划。”“……所有国家和所有利益攸关方将携手合作,共同执行这一计划。”“我们保证,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全面造福今世后代所有人。”“我们今天宣布的今后十五年的全球行动议程,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和地球的章程。”

2017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表示要努力建立“四个世界”。我们可以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个维度(世界)内涵与可持续发展议程相比较,会发现两者有相当多的契合之处——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共同消除引发战争的根源,……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

可持续发展议程宣示:我们决心推动创建没有恐惧与暴力的和平、公正和包容的社会。没有和平与安全,可持续发展无法实现;没有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安全也将面临风险。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共同消除许多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全球的孩子们营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可持续发展议程表示:“我们认识到,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现的贫困,包括消除极端贫困,是世界最大的挑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要求”。“我们决心让人类摆脱贫困和匮乏,让地球治愈创伤并得到保护。”“我们正共同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集体努力谋求全球发展,开展为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地区带来巨大好处的‘双赢’合作。”“我们可以成为成功消除贫困的第一代人。”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我们应该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

可持续发展议程表示:“我们承诺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容忍、相互尊重,确立全球公民道德和责任共担。”“我们承认自然和文化多样性,认识到所有文化与文明都能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是一个全球议程,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非常重要。”

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也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

可持续发展议程表示:“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退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包括荒漠化、干旱、土地退化、淡水资源缺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使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不断增加和日益严重。”“我们重申,地球及其生态系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母亲’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使用的表述。”“我们决心阻止地球的退化,使地球能够满足今世后代的需求。”“我们也可能是有机会拯救地球的最后一代人。”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主要方面的高度契合有力地说明了: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符合全世界大多数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是符合人类发展方向和潮流的,因此,很快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欢迎。

(二)广受欢迎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仅有力地佐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还证明了其可操作性。

(三)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个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的落实,将助力于具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反之亦然。

(四)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是国际社会分歧最少,共识最多,最具共同基础的领域,应该作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切入点和优先领域之一。

四、关于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1. 推进国际组织调整改革,促进合作共赢发展。

联合国是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制定者,也是率先承认和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国际组织。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和解决全球性难题和挑战,离不开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中国应秉持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调整与改革,让全球治理机制能更好地促进全球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使各国人民受益,实现持久和平与繁荣。

2. 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引领世界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建议和主张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一带一路”的倡议,不仅载入了联合国文件,而且受到普遍认同和支持。中国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立场、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率先垂范等等,均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同。应进一步深化和具体落实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等理念和倡议,为乱象丛生的世界提供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 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世界共享发展经验。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共同发展,是国际社会中分歧最少、共识最多,最具号召力的领域。中国正在执行的“十三五”规划,在许多方面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相契合。中国的成功经验,例如扶贫减灾和全民医保,已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关注。中国应主动将具有普遍意义且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与大家分享,将发展机遇同各国共享,实现共同发展。中国的成功经验对于在国际社会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4. 继续深化南南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穷帮穷”方式的南南合作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潜力,正在着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促进全球经济治理变革,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广泛欢迎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领域的合作正在展开,将有力推动亚欧大陆的整体发展。正如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要继续秉持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打造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旗舰项目,结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目标的落实,不断加强南南合作深度和广度,提高“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激发合作潜力,实现世界经济强劲、持久、平衡、包容增长。

5. 加强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当前,传统的西方理论和实践都出了问题,人们在思索和寻找新的答案和新的理论。时代呼唤中国的理论创新、呼唤中国学者的聪明智慧、呼唤中国的全球治理方案。中国学者应根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中国的全球治理理论,不能跟在西方学者后面拾人牙慧。同时,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讨论和国际组织的活动。这方面还有差距。例如2017年中国在联合国按比例分配人员下线为164人、上线为222人,而当年中国籍职员仅有81人,远低于下线人数。又如,参加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的人员应是懂政策、知国情、外语好、会沟通的复合性人才。但我们有的人员素质还待提高。再如,国际场合“不敢讲、不愿讲、不会讲”中国故事的情况时有发生。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都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同构建人类伟业。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契合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也对全球治理机制做出的积极贡献。联合国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写入其协议,意义非同寻常,这既体现了成员国对这一崭新理念的普遍认同和广泛支持,也表明当今世界需要新的理念引导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的强烈需求。

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时间限制,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一个涉及范围更广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各方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起来规划,一起来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