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Meet SDGs高端论坛第八期——对话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刘兆玄

2019年11月15日下午,由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和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清华SDG研究院)共同举办的 “‘Meet SDGs’高端论坛第8期——中华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层报告厅成功举办。

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台湾“行政院”前院长,台湾清华大学前校长刘兆玄发表题为《以中华文化为核心思维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主旨演讲。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台湾“中研院”院士、政治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朱云汉分别发表题为《中国绿色发展目标与实践——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三年评估》、《王道思想与中国国际担当》演讲。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清华SDG研究院联席院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致开幕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清华SDG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主持本次论坛。政治大学经济系特聘教授,台湾“行政院” 前政务委员林祖嘉,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台湾“行政院” 前政务委员叶欣诚,台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童涵浦,台湾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郭铭杰,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秘书卢芝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潘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郑振清及上百名校内外观众共同出席本次论坛。

吴红波致辞

首先,吴红波在致辞中对刘兆玄率团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其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富含人与自然关系的名言,其核心涵义与1987年联合国《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高度吻合;同时,《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其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背后的中华文化理念深度契合。其强调,中华文化必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做出历史性贡献,并对两岸专家分享中华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见解表示期待。

刘兆玄发表演讲

在主旨发言环节,刘兆玄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团队所创立的“王道永续指标”研究成果。其从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布伦特兰报告”出发,强调文化是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随后,其提出了中国儒家思想中的“王道”观念——“霸权的对立面”,这观念正是当今西方国家所缺失的,却又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从 “王道”这一中华文化代表思想中提取出仁政、反霸、民本、生生不息、同理心五个概念,并转换为全球伦理、包容发展、环境均衡三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领域,通过下设11类共计64个指标,对全球74个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评估与排名。其发现,通过“王道永续指标”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所得出的评价与排名结果,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说明了“王道永续指标”能够正确反映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涵,为世界各国,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在衡量自身发展时提供了一套富有现实意义的指标体系作为参考。

胡鞍钢发表演讲

胡鞍钢强调了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对SDGs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与SDGs内容相结合,表明了中国与世界发展方向是一致的。从实施情况而言,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前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表现良好,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的三年完成率相对较高。其指出,未来中国实现SDGs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使碳排放尽快达到高峰平台期以及之后的下降期。这将是对人类挑战中最大的贡献。

朱云汉发表演讲

朱云汉回顾了孙中山在列强割据、积弱不振的年代相信中国有朝一日一定会重回先进国家之林,为人类历史做出极大贡献,那时孙中山秉持着 “王道”思想;在布雷顿森林会议后,重建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过程中,中国体现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对欠发达国家的援助,同样体现出了“王道”的内在涵义。展望未来,21世纪的中国参照历史和文化的指引,在推广现代化道路,协同别国脱贫,提出关于全球伦理的新论述等方面依然大有可为。

朱旭峰(左一)主持,刘兆玄(左二)、朱云汉(右二)、胡鞍钢(右一)共同对话

随后,三位演讲嘉宾就论坛主题进行深入对话,并就现场观众提出有关指标中涵盖家庭和个体等维度,中华文化的推广与西方文化的反作用等问题作出了精彩回答。胡鞍钢指出“十三五”规划内容其实已涵盖了人的完整生命过程,而且当前的经验将在“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得到推广。朱云汉提出,中华文化具有普世价值,不必过分注重西方文化的反应,但也不需要自吹自擂,而是以虚怀若谷的姿态走向世界。刘兆玄认为,从文化角度看,中华文化承担更多的担当是能够得到各国接受的。

论坛现场